第五十七章老臣心-《靖天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第五十七章老臣心
    异族统治加儒家的礼教,这一套统治术,在蒙古人这里还不成熟。但是到了清朝算是登峰造极了。
    虞醒这一番话的本质,其实是劳动者创作历史,幸福生活自己创作,人人都有资格享受自己创作的劳动价值。
    反对压迫,进步的历史观,王夫之,明末启蒙思想,乃至于马克思思想的底层逻辑。
    这背后都是现代价值观。
    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    朴素的善。
    其实学生们对这些并不了解,只觉得很震撼,好像明白了什么。但是感触并不深。
    感受最深的,其实是赵立。
    赵立是传统士大夫出身,听到虞醒这一番话,却又海啸一般的震撼。
    “原来上古可以这样解释。”
    “原来华夷可以这样分辨。”
    “原来鞑子是如此之可恶。”
    “原来------”
    有太多的原来,有太多的震撼了。
    以至于他忍不住一动,踢到了一颗石头,发出声音惊动了虞醒。
    虞醒转过来,发现了李鹤与赵立,随即起身对学生们说道:“下课了。”随即走过来,说道:“李叔,这位是?”
    赵立作揖行礼说道:“下官枢密院主事赵立参见使君。”
    虞醒还礼,却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    一般来说,官场上迎来送往,自有章程。但是虞醒没有当过大宋一天官,这方面完完全全没有经验。
    赵立不等虞醒回应,从怀里掏出一卷明黄卷轴。他稍稍犹豫了一下,还是下定决心双手奉上。
    虞醒双手接过,打开一看,却见上面按照格式都填好了。大抵是某人忠君爱国,作战勇猛,功劳赫赫,封某官。
    之所以用某人,与某官,是因为这两处是空白的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皇帝的印玺,中书门下的印玺,枢密院的印玺,乃至各部堂官的画押,一应俱全。
    只要填上这两处,就有法律效应。
    虞醒说道:“这是-------”
    赵立说道:“我离京之前,就问过上面,我说,如果我到了重庆,局面已经不堪,比如张帅已然遇难,该如何处置?最后,给出了这个。如果到了万不得已的处境,就用此空白圣旨。如果张帅还在,自然有张帅的一封圣旨。”
    “只是我不幸言中。”
    “这一路上,我连死都不敢,唯恐这一封圣旨所托非人,不能有助于国家,反而遗祸于天下。今日,它来到了使君手中,老夫死也安心了。”
    赵立当知道虞醒存在那一刻起,就是想着这一件事情。
    这一路上,他都是在默默观察虞醒,从各个方面观察虞醒行为。
    当他见到虞醒,听到虞醒这一番话的时候,他才真正的知道,自己小看了虞醒。
    他之前拿文天祥与虞醒比较,但是一开始,就默认了虞醒是不能与文天祥相比的。但是此刻,他不这样认为了。
    能构建一个能与鞑子相匹敌新体系的人,在才华上,决计不输于文天祥。
    不懂的人,不明白虞醒这一番话,有多厉害。但是赵立却是知道。
    其实,在临安失陷之后,大宋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,但是各地纷纷投降,就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大势已去,觉得赵官家谢太后都投降了。他们为谁战斗到底?
    第(1/3)页